江苏省妇幼保健协会

抗疫手记之五十五   新冠记事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穆惠娣

2020年的春节,没有了往年的热闹和喧嚣,“新冠”肆虐,武汉封城,疫情波及全国各地。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加入此次疫情防控的“战疫”之中。护理部、门诊部为了加强门诊一线的防控力度,经过科室主任的同意,安排眼科护士的我和皮肤科的赵老师共同参与耳鼻喉科的核酸检测登记工作。职责所在,责无旁贷......

清晨,我被一阵清脆的闹铃声惊醒,快速地起床穿衣洗漱,微波炉打了几下昨晚的剩饭剩菜,扒拉几口准备上班。因为家住小行离单位比较远,老公已经手拿车钥匙早早地站在了家门口:我开车送你。一路上车里广播的都是关于疫情的新闻,确诊多少、疑似多少、新增多少......无形中感受到的是形势的严峻。就在我推开车门、准备下车的一刻,老公叮嘱我:专心工作,做好防护!

七点多一点我就到达医院,更换工作服、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围脖和护目镜后迅速就位。门口已经有不少受检者陆续而来在等待。“先排队,注意保持一米左右的距离,把申请单、住院单、缴费单拿出来,我们要核对、登记、打印条形码!注意,一定要分散,保持距离!”

核酸检测的登记工作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需要“双登记”,一本登记病人的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门诊病人登记门诊号、哪个科室开单、住哪个病区、住院的病人登记住院号;另一个本子上登记的是门诊病人缴费后打印的条形码、以及住院病人从病房带来的住院条形码,还有试剂条形码一式三张,一张贴试管上,标明序号,另两张分别贴在两个登记本上,两人核对,严防出错。

穿着隔离衣不像平时那么方便,不敢喝水,怕上厕所。一开始戴护目镜,眼前一片雾蒙蒙,后来在戴之前用碘伏棉签擦一擦就不怎么起雾了,但鼻梁被护目镜的镜托压出两个深深的红印,耳朵也被镜架夹得生疼;工作环境的嘈杂,帽子又罩住了耳朵,加上年纪不小了,听力有些下降,讲话全靠吼,一天下来口干舌燥。终于可以下班了,迫不及待地脱掉隔离衣、工作服,洗手,脱护目镜,再洗手消毒,终于可以按摩一下我可怜的鼻梁和耳朵(耳朵上起了个小包,摸上去很疼,不过后来有面屏就好多了)。

拖着沉重的步子,走出医院的大门,已经快六点了,一眼就看到老公的车子停在马路对面的老地方。“这么迟才下班啊?我四点多就来等你接你了”。老公嘟囔道。“你神经(我的口头禅),谁让你来那么早呢,不是跟你说过六点左右到这等的吗?”“我这不是想早点接你回去歇息嘛。荤菜烧好了,蔬菜洗好切好了,就等回去炒一下了。特殊时期,你又在门诊一线,必须加强营养!”到家盛了一碗排骨山药汤,边看电视新闻边喝,太渴了......“妈妈,起来吃饭啦!”,我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看到窗外黑漆漆的一片,忽然间有点恍惚。女儿说:“都快十点啦,你晚饭也没吃就靠在沙发上睡着了,我爸不让我叫醒你,说让你多睡会,桌上的饭菜早就凉了!”吃了点饭,洗头洗澡,好累,休息。

最初来门诊做核酸检测的病人,一是准备入院的病人,二是准备出院的病人。谁会在疫情期间往医院跑呢?看看电子住院单和住院条形码就知道:大多是重症病人、需要连续化疗或放疗的肿瘤病人,还有就是捂着肚子蹲下身子等待的年轻人;有兄弟姊妹搀扶着来的,也有坐在轮椅上由家人或护工推来的。他们的表情或痛苦、或焦虑、或淡漠.....让人不由得感叹生命的脆弱与无常。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忙碌后等待下一波病人到来时,对他们进行关心和安慰,虽只言片语,希望带给他们一些战胜病痛的力量!

在这场“战疫”斗争中,我们是普通的门诊护士,但我们在不懈地努力!短短的两个多月,我感觉好似过了好多年一样。珍惜生命,珍惜生活,珍惜一切拥有的。感谢母亲经常中午等我下班后打电话给我、关照我;感谢老公在疫情期间风雨无阻地接送我、给我做营养餐;感谢女儿以我为原型、独自或和她的同事创作的戏歌《冰融雪消又一春》、诗朗诵《生命重于泰山》分别登在了今年初的《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和江苏文旅头条上;感谢所有给予我帮助和祝福的人!疫情面前,我们无所畏惧!

江苏省妇幼保健协会|备案号:苏ICP备15016847号    技术支持:江苏健康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
联系我们:电话/传真:025-83620748    地 址:南京市中央路42号    邮 编:21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