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妇幼保健协会

抗疫手记之三十九   披霜冒雪守夜人

南京市第一医院  刘好

寒冬已经远去,噩梦正在醒来。方舱医院清零了,武汉的各大医院也清零在望,病人都回家了,医务人员也终于可以回家了。他们还没来得及观赏武汉大学的樱花,还没来得及品尝一下武汉街头的热干面,就匆匆踏上归程。武汉千名交警以最高礼遇,为白衣天使送行,一个个感人的画面,看得我热泪盈眶,在这两个月里,我们说了多少次“盼英雄凯旋”,现在终于等到了!

除却君身三重雪,天下谁人配白衣。获得高规格欢送实至名归。因为无论在抗疫一线,还是在日常的工作岗位上,无论是被赞美被尊重,还是被误解被埋怨,甚至是被伤害。为了病人,他们总是勇往直前,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把病魔挡在身后,这就是中国医者。

自疫情发生以来,我常常陷入感动之中,因为我看到医生和患者两种视角间存在着微妙的联系,他们共同对抗着病魔,在治愈和被治愈的过程中闪现着人性的光辉,寻找着生命的深层意义。

我的一位同学,她是武汉一家三甲医院的ICU医生,这次疫情中,她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感动和疼痛,都说ICU是看遍人间生死的地方,可是在疫情之中,她看见了一个个别样的生与死。

她说:“新冠病毒肺炎的惨烈程度,远超SARS。这个可怕的病毒,进化得太过“完美”,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粪口传播,无症状感染,治愈后复阳……,更可怕的是,它直接攻击病人的心、肝、肾脏,可以一天之内让病人从重症变成危重症。有的病人前一秒还在吃包子、看手机,后一秒病情就突然急转直下,医生还没反应过来,心电图就成了一条直线。每当此时,我都会痛彻心扉,仿佛眼睁睁地看着一个溺水人在狂风巨浪中拼命挣扎,自己却无能为力。”

她说:“对患者来说,这时的ICU也许是一个像太空舱一样的地方,里面摆满了仪器,医生护士穿着“太空服”走来走去,这些都使患者无法入睡,他们有对死亡的恐惧,还有对生的渴望。因为在武汉这座城市里,几乎每个夜晚都有病人无法再看到明天的太阳。可恶的新冠病毒,使他们离开人世的时候身边没有亲人,没有最后一面,没有葬礼……,唯一能陪护他们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的就是医务人员。所以,即便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穿着纸尿裤、带着令人窒息的N95口罩、勒得头晕的护目镜,我们依然尽最大的努力,多给他们一些温暖。即使有时候凭我们的能力无法改变结局,至少让他们最后时刻能舒适一些、走得安详一些。”

“患病后躺在重症病房里的无助和挣扎,只有我们看在眼里,此刻我们就是他们的家人,代替他们的子女尽孝了。如果病人去世了,我们会充满挫败感。但流过泪后,大家都会尽快调整好心态,毕竟还有那么多患者需要我们去救治、去照顾。有一天,我在整理一个已故患者的床铺,看到一张字条上面写着:这次疫情和我开了个玩笑,我坦然接受它的洗礼,尸体火化,不要破坏环境……。那一刻,我和护士哭了很久。”

听到这里,电话这头的我,早已泪流满面。

她说:“在这场疫情中,我收获了前所未有的感动,有的病人虽然带着口罩,但在咳嗽之前,他们还是让医生离自己远一点,不管有没有隔离措施,他们都会下意识背对着医生打喷嚏,也许相比起医生,他们的能力很小,不知道做什么以示回报。但这份小小的牵挂和温柔,却暖到了他们的心里,这世上还有什么情感,比被人记挂更让人感到温暖?”是的,为你而战,所有的苦,都值得。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无数医护人员共赴国难,逆行而上。其实,医护人员就是中国的第二支军队,军人是保卫国土不受侵犯,医护人员是保卫人民健康不受侵犯。在任何大灾大难的危急时刻,哪一次不是军人和医护人员冲锋在前!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疫情终将结束,他们将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这次疫情让人们更加懂得,患者,因病求医;医者,因病施救。当阴霾散去,愿阳光所在之处都能延续医患双方的这份美好,大家都会记得那些在漫长冬夜里,为我们披霜冒雪的守夜人。

江苏省妇幼保健协会|备案号:苏ICP备15016847号    技术支持:江苏健康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
联系我们:电话/传真:025-83620748    地 址:南京市中央路42号    邮 编:21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