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妇幼保健协会

抗疫手记之三十四   风寒防疫夜

高邮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张兆林

1月29日,晚8点42分。“叮叮叮……”急促的电话铃声在三垛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指挥办公室响起。刚刚开完省卫健委网络直播培训会的丁广友拿起电话:“市卫健委转来一份人员名单,其中有4人户籍在我辖区内,这4人与某地一例高度疑似感染的病人有过接触,要求我们立即进行排查、检查、隔离……”

这是医院詹院长打进来的电话,还未接完,指挥办的门开了,镇分管领导王平委员冲了进来。他接到杨书记的电话,初步了解了一点情况,详细情况有待进一步摸排,他到指挥办正是为了此事。

立刻摸清4个人的情况,现在在哪?跟哪些人在一起?是否与各条线陆续汇总来的情况一致?镇分管领导与医院防控具体责任人迅速地明确了当前工作重点。

21时15分。通过与当事人的电话联系,全面掌握了4名对象的实时情况。其中有一人未与患者和家人有接触,一直独自住在某地工作,而另外两人是一对夫妻带着一个小孩住在市区某小区某户,另一个住在辖区内某村某组。情况终于初步排查清楚,两位责任人分别回复了一下不断催促的书记与院长,并得到了卫健委黄平主任的直接指示。

21时20分。王平委员指示镇村两级干部到住在辖区内一名追踪对象的住址处,预防对象出门走动。医院防保所防控人员通知辖区内村医与村干协作,在现场待命。

21时25分。兵分三路。一组由王平委员与丁所长直奔高邮与杨书记汇合,将摸排到的三名住邮对象的信息当面转交给辖区内责任人。确保防控无缝衔接。

二组由防疫组蔡医师与120急救车奔赴辖区内一名排查对象现场,按市卫健委主要领导的指示,将对象送至指定地点医院做医学检查,并开展现场环境的消杀。检查结束,视结果决定留观安置。

三组由医院防保所张医生和急返回岗的小丁医生坐守指挥办,配合条线完成中心工作或调度。

指挥办内灯火通明,向西通向市区,向北通往村组的道路也灯光璀璨,宽阔的马路冷清异常,本是初五迎“财神”的日子,大家正信心百倍地忙着送“瘟神”。

21时50分。一组到达市区目的地,与镇党委书记杨朝友、派出所同志汇合,直奔预约等待的排查对象处。戴着口罩,工作组隔着玻璃门与他们进一步了解了基本情况,提出居家观察的要求。对于疫情的形势以及政府发布的一系列公告对方很清楚,也表示为了自己与他人的健康全力配合政府的防控安排。

迎面的寒风没有让工作小组感觉到一丝寒意,心头的沉重因为对方的开明而逐渐变得轻松了许多。走在人烟稀少的街头,他们此时,似乎忘却了身份的区别,只有对事情的热烈讨论,疫情面前,唯有众志成城,才能掌控好制胜的法宝。

21时55分。二组救护车辆已到达指定地点,来不及与等候的村干部和村医寒暄,简单地了解一下现场的情况,穿好防护设备,做了一些记录,带着80岁的排查对象,按照卫健委指示,向指定医院疾驰而去。

22时15分。救护小组到达指定医院,再次测了体温,做了血液检测,胸部放射检查,在导医的帮助下很快完成,等待结果虽然只要20分钟,对于护送的防疫员来说,似乎特别的漫长。医院的过道上早已没有人走动,而检查室的灯光却特别明亮。

“目前没有异常”,这是最好的检查结果。

22时40分。救护车20分钟后返回到了排查对象的居住地。二组工作人员与她又强调了居家观察的要求,做了一遍环境消杀,并配合村组干部做好居家观察的现场安排。

此时的镇防控指挥办内,王平委员与丁广友正梳理一天的防控数据,比对各条线路上报的数据区别,总结一天的防控工作成果。

午夜24时。指挥办终于整理好上报的数据与材料,一天的工作接近了尾声。丁广友在指挥办再将数据进一步分类细化,希望让人看得更清晰,更加一目了然,无论各层各级按各种要求查询,都能一下看明白。

凌晨1时。“饿死了,搞点方便面!”坚守指挥办的同志,接到返程二组的电话。肯定是真的饿了!没有余粮,只能找熟人,敲开店门,总算让半夜的肚子有了着落。

很快车子到达医院指定的消杀点。三组早已配置好消毒液,对人员与运输车辆进行消杀。脱掉防护服装的防疫员与司机额头上满是汗水,炯毅的双眸也透出一丝疲惫。

在指挥办里,方便面的香味比任何时候都沁人心脾,和着司机万师傅妻子送来的几个煮鸡蛋,大家吃得真香。

凌晨2时。马路上的灯光依然明亮,没有像以往定时熄灭,因为这是新年。大家陆续散去,指挥办内,丁广友把一张长木椅拖到空调的暖风口下,多找了一件白大褂,盖在身上躺了下来,他肆意的鼾声此时再也不用顾及谁了。蔡医师骑着小电驴往回去了,他说,明天要把他怀孕的妻子送回娘家去,等这场战役结束了再接回来,并且跟她说一声“对不起”!

江苏省妇幼保健协会|备案号:苏ICP备15016847号    技术支持:江苏健康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
联系我们:电话/传真:025-83620748    地 址:南京市中央路42号    邮 编:21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