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妇幼保健协会

抗疫手记之三十二   我的抗疫女战士

海门市人民医院 王永兵

她们是一群80后和90后的医务人员,都叫我王叔,其实我也不老,只是透过镜子,能看到脸上的岁月皱纹。

她们至今一共29人,除了3个撤防和轻伤下火线后,其余26人,先后和我一起在隔离病区工作生活,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小城抗疫一线女战士,也是我最敬重的战士妹妹(侄女)。

我和她们很多平时未曾相识,只因一场突来的战役,和她们共患难,共相处,领略着她们身上与众不同的风采,了解她们的内心世界,于是在我心里,她们是这个时代最美的天使妹妹(侄女)。

刘宁:她是战地上的一个“网红”妹妹,因一篇《海门日报》上刊登的《妈妈,送一个盾牌保护你》感动小城百万市民,市委陈勇书记动情批示:打赢阻击战,“妈妈们”不仅是天使,更成了战士,“刘宁日记”彰显的是义无反顾的使命担当和大爱无疆!向所有和刘宁一样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妈妈们”和全市广大的医务工作者表示亲切问候和崇高敬意!加油!

让我们看看这篇朴素真实客观没有煽情语言的工作日记中,那些让你流泪、感动的文字吧,“拖着笨重的身体,闷在防护服里,出汗,嗓子冒烟;脸上喷消毒液,恐惧脱衣,感觉自己呼吸困难,脑门疼,两腿酸痛,恶心,想吐,剪掉自己心爱的长发,儿子画病毒画,说妈妈加油,打败它,两天48小时好像只睡了5个小时,感觉脑袋要爆炸。帮老太太喂饭、喂药、喂水、翻身,更换尿不湿、擦洗身子。6岁的儿子早晨哭的稀里哗啦,说想妈妈,问是不是等我上了大班,妈妈就回来了?”等等,这些朴实的文字震撼、感动了所有的人,我为有这样的妹妹自豪。其实,很少流泪的我,在《为了谁》的抗疫歌声中,小刘剪掉美丽的长发时,我的眼泪就流了出来。我体会到了妹妹的心酸和辛苦,但她们为了小城的苦,甘愿牺牲自己、奉献自己。

梁文娟:在抗疫时期,她是一个忠孝不能两全的女战士代表。正月十二,她的父亲车祸导致髋臼骨折,而此时,文娟妹妹已经主动请缨进入隔离病区。按照隔离规定,隔离区的人员一律不允许外出,哪怕就是近在咫尺的骨科病房,文娟妹妹也无法尽一个女儿的义务,她只能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等途径,关心着父亲病情进展。她的爱人和母亲轮流照顾着父亲,把3岁的儿子暂时托付给表哥一家照顾。让人欣慰的是,医院和护理部领导们在百忙之中,给予文娟妹妹的父亲格外的关心和照顾,让文娟妹妹在战场安心杀“敌”。3月23日,文娟在隔离酒店医学观察,因一个确诊患者复查咽拭子阳性,还有一天就可以回家的她又主动请战重新返回隔离病区,又开始了2周多的护理工作,整整两个多月未能看到父亲和儿子。值得一提的是,梁文娟又被大家称为最美理发师,因地制宜,用自带的理发工具为男战友们理发剪发。

丁海蓉:她负责确诊新冠患者的护理和治疗,属于隔离病区最硬核抗疫突击队成员之一,也在最危险的前沿。她的一个亲戚是我好兄弟,经常电话说让我好好照顾这个90后的小妹妹。然而,因楼层隔离防交叉感染的缘故,我们很少串门走动,我只能通过微信叮嘱她自我防护好。海蓉小妹妹说,她的父亲,每度过一天,都在日历上画一个圈,如今已经超过30个圈了。海蓉妹妹,一起加油,你爸画圈的日子很快就要结束了。

张洪:她是用文字给我提供的素材,她特别重点提到一个老爷爷患者,每当治疗间歇经过他房间门口的时候,老爷爷都会出来感谢她:“小姑娘,谢谢你们哦,你们辛苦了!要保护好自己,我已经好了,等你们出来了到我家来玩哦,多谢你们这段时间的照顾了!”这个老爷爷患者的理解、尊重和友善,让张洪妹妹感到特别的温暖,职业荣誉感也油然而生。张洪说,人生有很多选择,选择护士这个职业,无怨无悔。这是很多女战士的内心话,特殊岁月锻炼了她们,成熟了她们,张洪妹妹,一起加油!

黄淑贤:她在13年前来过我们传染科8个月,但我印象不深。她和我说的一个细节让我泪奔,尽管我的儿子已经20岁了,我能体会到年轻爸爸和妈妈看到孩子就在面前,却无法亲近的苦楚。淑贤妹妹的小家就在神秘9号楼的前面,按照以前,她的工作和生活真的很便利,无有驾车、奔波之烦,穿过北京路就可以到。疫情来的时候,她请战进入隔离病区,暂时隔断了和亲人的相聚,这个不到100米的距离就成了天空中的银河。在中班上幼儿园的儿子思念母亲心切,爱人和她的妈妈实在没有办法,带着孩子来到东门,也只能远远地看着淑贤,儿子几次哭着想挣脱他们的拉手,想叫妈妈抱抱,但她爱人狠狠地拽着儿子的手,不让孩子挣脱,就这样,每次返回生活区,淑贤总是泪流满面,那种场景为之动容,为之心酸。保护小城的背后,都是一个个战士牺牲着自我,牺牲着亲情换来的。

秦丹华:以前在外科工作认识的护士妹妹,我不怎么熟悉。和她沟通中,我能体会到科室情深的温暖,她们科室的陈文霞护士长还亲自帮她剪头发,刚进入隔离区熟悉环境,流程操作,陈护士长放弃在家休息,亲自陪同和监督,直到掌握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穿脱。丹华妹妹是普外科的一个士兵,如今也是抗疫战线上的一个兵,也是一个优秀称职的好兵。曾经和丹华妹妹在外科战线上的昔日同事,隔三岔五,给她送拖鞋,送水果,还经常叮嘱她注意身体,体现着浓浓的战友情深。丹华妹妹还有一个所有女战士的共同情结,想念年幼的孩子。我能理解,都是80后90后的女战士,她们的孩子还在牙牙学语或刚入幼儿园,正是需要亲人陪伴的时候。丹华说最牵挂的还是不满3周岁的女儿,从来没有离开她半步,再过半个月就是她生日了,她今年不能亲自为她过生日了。丹华妹妹,我们届时会视频连线孩子,把所有叔叔阿姨们的祝福捎给她,告诉她有一个让她永远自豪的母亲。

印燕:她的儿子,一个12岁5年级的男孩,从精神上支持着他的母亲,他在日记中写道:“我愿意把妈妈借给你们(指的是他妈妈进入隔离病区),你们一定要记得还给我,还要打赢这场硬战”。读来让人泪奔,一个孩子,就有一种无私的精神,支持妈妈的抗疫战斗。3月11日,是印燕儿子的生日,又恰逢她们撤离隔离病区去酒店进行医学隔离观察,印燕和她的战友们一起为孩子过了一个特别的生日,妈妈站在门内,孩子站在门外,彼此遥遥相望,做了一个双手横空拥抱的手势,在大家齐唱《祝你生日快乐》歌声中,传递母子之爱。

陆瑾:她是一个主动请缨作为第二梯队随时奔赴援鄂战场的女战士,最后她来到了小城指定医院的隔离病区,接替前期战斗休整的女战士们。她进入战壕后,除了做好本职工作,还自告奋勇协助护士长当起了“管家”的角色,分发防护用品和生活用品,周到地考虑并解决大家的需求,彰显出她的聪明和能干,我们都亲切地称她为管家天使。有她的存在,后期的抗疫临床工作都有条不紊,顺心如意。

每一个隔离区的战士妹妹(侄女)身上都有一种令人感动的美,那种美能直入你的心扉,永远不会忘记,或许你不能身临其境感触到她们的可爱、辛苦和美丽,只希望能通过我的简单的文字让你想象和体会,无论怎么样,她们都真实地存在着,在这个特殊岁月,在这个特殊的隔离大楼内,她们用青春热血,谱写着属于她们的生命赞歌,绽放出时代的人性光芒。

江苏省妇幼保健协会|备案号:苏ICP备15016847号    技术支持:江苏健康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
联系我们:电话/传真:025-83620748    地 址:南京市中央路42号    邮 编:21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