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是产科最重要且常见的手术干预措施,作为一种解决难产和部分高危妊娠分娩的有效手段,其合理应用曾挽救了无数母、儿生命。但是,滥用剖宫产也会引起母体并发症及死亡率增加。世界卫生组织(Wor1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对全球剖宫产术的调查报告指出,阴道助产组和剖宫产组的孕妇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阴道自然分娩组。未临产的无医疗指征剖宫产组孕妇的严重并发症风险增加,OR=2.1(95%CI:1.7~2.6),其他类型剖宫产孕妇发生并发症和死亡的风险更高。另外,剖宫产术分娩也将增加新生儿近、远期并发症,正如本期刊登的几篇文章中所阐述,未临产的择期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会增加。
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剖宫产率呈现日渐上升趋势,不同国家之间以及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之间的剖宫产率存在差异,从非洲的3.5%至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29.2%不等。近20年来随着女性生育年龄的推迟、辅助生育技术之后的“珍贵儿”增加,以及母胎医学的迅速发展等,世界各地的剖宫产分娩率(cesarean delivery rate,CDR)均呈不断上升趋势,已普遍超过WHO建议的范围剖。国内外CDR的大幅度上升,已引起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CDR尤其为高,2010年WHO公布的2007年至2008年亚洲9国分娩方式抽样调查报告指出,中国CDR已达到46.2,其中,无医学指征剖宫产比例达11%,成为世界上CDR最高的国家之一,而日本和印度CDR分别为19.8%和17.8%。另外,剖宫产率上升已经从城市向农村地区迅速蔓延。在中西部的陕西、重庆和安徽的5个农村地区调查发现,2004年CDR分别为8.3%、12.2%、32.2%、35.0%和60.0%,而2007年相应增加到19.2%、18.6%、43.9%、56.4%和60.09%,呈现出急剧上升的趋势。我国居高不下的剖宫产现状已经引起多方关注,尽管采取了一定干预措施,但在降低剖宫产率方面的效果不甚明显。希望本期剖宫产相关文章刊出后,能够引起医学界,甚至是社会的广泛关注,对降低我国的剖宫产率发挥一定的作用。下面主要针对剖宫产几个热点问题进行讨论。
母亲要求的剖宫产
随着医学不断发展,手术、麻醉、输血和抗感染等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剖宫产的安全性大大提高。剖宫产指征有了极大的改变,以往剖宫产手术指征主要为难产、胎儿窘迫、严重的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瘢痕子宫、臀位等。近年来社会因素所致的剖宫产逐年增加,并有研究报道认为,社会因素剖宫产,尤其母亲要求的剖宫产(cesarean delivery onmaternalrequest,CDMR)已成为剖宫产的主要指征。美国妇产科医师学院(American Colege of ObstetriciansandGyne co1ogists,ACOG)将CDMR定义为足月单胎、无医学指征而因孕妇要求进行的剖宫产。2008年来自中国东南部嘉兴地区剖宫产的研究报道显示,总体CDR从1994年的22%急剧增至2003年的6O%,至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