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儿育女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除了受生理、病理、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外,还受到感情、情绪等心理因素的制约。夫妻的心理状态对胎儿的优生有很大的影响。
根据现代心理学和人体生物钟理论,当人体处于良好的精神状态时,精力、体力、智力、性功能都处于高潮期,精子和卵子的质量也高,此时受精,易于着床受孕,胎儿素质也好,有利于优生。而激烈的情绪变化、极度的体力疲劳势必干扰精卵结合,影响受胎。
德国心理学家曾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出生的婴儿进行调查,发现神经管急性的发生率有明显变化:1933年希特勒上台之前7年内为0.125%;希特勒执政7年内为0.238%;1940-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为0.258%;1946-1950年战后最困难的5年内为0.65%。分析原因:一是由于战争时期人们颠沛流离,严重营养不良;二是受战争影响,精神长期处于焦虑状态引起的。
在临床观察中也发现,男性精子的活动状况与人的情绪及其行为特征有一定的联系,女性卵子的成熟过程也受情绪的直接影响。
近年来,神经分泌学说认为,心理状态的变化通过三条途径直接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一条是从大脑至下丘脑,下丘脑主管分泌性激素,直接影响精子和卵子发育。再一条是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受情绪直接影响。第三条是神经介质。这是从中脑、脑干产生的,对全身许多功能都有影响。
因此,男女双方从婚前到婚后直至受孕,都应注意心理卫生,甚至同房前半个月的心理状态对卵子都有一定影响。所以,性生活应在情绪最饱满的时候;受孕则以双方都达到性高潮时为好;孕期在母亲的视觉和脑海里应该充满美好的景象,夫妻双方相互爱慕,争取达到最佳心理状态。这对优生一定会有极大的好处。